【解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加紧开展防控科研工作,重点在临床诊疗、病原检测、疾病流行监测与预警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和转化应用。
【解说】3月5日,记者来到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生王博向记者介绍了实验室与多家单位共同研发的“基于影像与临床信息的新型冠状病毒AI定量辅助诊断系统”。该系统将影像与流行病学、检验学中的关键特征信息相结合,实现智能化影像诊断、炎症体积定量分析及临床分型三大功能。
【同期】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生 王博
医生通过看到薄层CT影像,满足指南要求的扫描的影像序列,可以直接看到炎症区域的边界情况,第二方面,对整个这个人是否是新冠疾病,我们也会做一个分类形式的人工智能学习判读。还有一点就是最后结合到重症特征分型,我们能帮助病人不仅能够读到这个人是还是不是这个疾病,我们还能读出来这个人是普通的,还是严重的,帮助医生快速地转归治疗。
【解说】据王博介绍,截至目前,该系统已深度学习了1612例数据样本,包含1012例新冠肺炎数据和600例阴性数据。可在5到10秒内,得出辅助诊断的结果。帮助医生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解说】目前,该系统已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约20家医院部署应用。3月4日,系统还被捐赠至韩国大田市的一家医院。而围绕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疾病防治等相关问题,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近期的研究成果,则为后续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以及疫苗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同期】王新泉实验室博士后 葛纪弯
我们实验室近期的成果就相当于是解析了,相当于放大了病毒冠状的结构跟人体细胞上的受体之间,是怎么样接触的。相当于从原子分辨率的水平上去看清了它是怎么互作的,这个为后续疫苗的设计研发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同期】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 王新泉
我们希望疫苗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它能够诱导我们体内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体,那么原来的疫苗开发可能都是大家去试不同的疫苗策略,那么现在反过来,如果病人康复以后他体内有很多中和抗体,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方法研究这些中和抗体,它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那么这些信息你了解越多,就知道疫苗设计的时候哪些位点是非常重要的。从而使疫苗更精准或者更有效。
【解说】王新泉说,目前国内外很多科研机构都在加紧疫苗研发工作,他和团队也正在争分夺秒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更多信息与指导。
程宇 北京报道